网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网带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漳州工业迅速崛起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20 16:24:36 阅读: 来源:网带厂家

⊙本报记者 孙福能 通讯员 吴文炳

早些时候,漳州人有浓厚的优越感:“扁担插到田里也会发芽”,“漳州是福建的粮仓”,就是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后,周边地区工业发展得很快,漳州人隐隐约约感到传统“粮仓”比不过现代“工厂”,有了“短腿”的感觉。

进入世纪之交,漳州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工业发展才会有前途,才会在区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工业好,工业效益高,办好工业反哺农业”,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一场为推进工业化进程而奋斗的序幕拉开了。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日益明晰,从发展工业40条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40条,扶持政策密集出台。这五年漳州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工业挺起了漳州经济的硬脊梁。由小而弱到大而强,

漳州制造叫响全国

环视省内外,凡是有经济竞争力的城市都有一批规模大的企业做支柱。规模出效益,规模出竞争力。

2001年漳州规模工业企业数仅727家,产值23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9亿元,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2家,全国驰名商标1件,全国名牌产品0件。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规模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经过五年的发展,漳州制造迅速做大、做强。

2006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数迅速增加到1392家,比2001年增加了将近一倍;实现产值785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22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增加到133家。规模工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增加到35亿元,利税总额增长到6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0%。今年1至8月我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29%,形势喜人。

企业强则漳州强,五年来一大批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龙溪轴承生产的关节轴承在品种数和产量上均居全球之首,关节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荣登“全国机械制造核心竞争力企业100强”,多种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产品和火炬计划项目,为“神五”、“神六”提供轴承。

万利达便携式DVD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DVD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第二,开发出的DVD歌王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CVB卫星电视接收机等列入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

正兴车轮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各类车轮产品300多种,涵盖全部车轮种类,今年摘得“全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生产基地”奖牌,钢制车轮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坐上了钢制车轮生产领域的头把交椅。

多棱钢砂有限公司的钢砂和锯条全国市场占有率90%以上;华艺集团生产的石英钟表机芯全球市场占有率20%;紫山集团的芦笋罐头出口量全球第二;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的电熨斗和煎烤器产量全球第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效益,就是利润。为了提高漳州制造的知名度,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通知》,全市著名商标大量增加,全国驰名商标10件,全国名牌产品2件,省名牌产品71件,市知名商标208件。

从一枝独秀到集群发展,漳州制造效应突显

2001年我市形成产业集群的行业只有食品工业,当时总产值也只有50亿元,技术和资本密集的机电工业产值仅36亿元,那时的漳州工业可以说是只见星星,难见月亮,几个拥有单个产品产量冠军的企业也是分散着。缺乏集群,缺乏配套,产业链短,创新不足,是当时漳州制造的硬伤。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新思路、新措施、新机制、新技术,大力发展食品、机械、材料、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和制药、家具、电子三大重点产业及金属制品等13个特色产业集群。

从此,漳州产业集群发展气势如虹。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120亿元,我市成为继福州、厦门之后我省第三个电子信息生产基地,我国9大电子信息生产基地之一。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初步显现,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以灿坤、万利达为龙头生产的产值占据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对相关产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至今已有多家小家电配套企业落户龙池开发区。福建省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将龙池开发区和金峰开发区定位为“智能小家电产业园”。

机械工业产业集群有了质的提高。龙轴和红旗等老企业依然领跑机械制造,世界五百强的艾默生动力传动公司、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中国集装箱公司等一系列知名企业落户漳州。艾默生动力传动(漳州)公司的老总说,艾默生之所以要选择漳州,是因为世界关节轴承龙头老大的龙轴能够为其提供关键的零部件。2006年机械工业产值191亿元雄踞我市七大产业之首。

石英钟是我市的特色行业,我市已是全国乃至全球石英钟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2006年钟表产量占全球5%,石英钟机芯和石英钟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5%和25%。石英钟的集群效应拉动了塑料、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轻重工业比翼齐飞,漳州制造产业升级提速

2001年,我市的工业结构中轻工业几乎是一统天下,重工业只有龙轴和红旗机器厂两家,汽车、钢铁、船舶等重工业总产值不足2个亿,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汽车、船舶产业有很长的产业链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们特别是汽车当作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为了开辟工业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漳州市委、市政府把汽车、钢铁、能源、船舶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2001年到2006年,我市四大战略产业总产值从23亿元增长到191亿元,增长了7.3倍。汽车工业从产值不足亿元增长到41亿元,钢铁工业产值从刚过亿元增长到47亿元。能源产业产值过百亿元,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力输出市,为我省、我市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我市轻重工业的比重调整为55.3:44.7,轻、重工业比翼齐飞,表明漳州进入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财政增收城市扩容居民收入增加

工业的迅猛发展,促进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支付能力迅速提高。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3.75亿元,比2001年净增33.63亿元,增长了110%,五年来的年均增长21.2%,财政收入实现3年翻一番的良好发展势头。继2005、2006年财政总收入分别比2002、2003年翻一番之后。今年1至8月实现财政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34.5%,全年财政总收入有望又比2004年翻一番。

在高速工业化的带动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十五”以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投资41.5亿元,为城市的扩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区道路建设方面,先后建成了9条主干道,新增城市道路57公里。在市政方面,先后建设了已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九龙岭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为代表的一大批市政设施。

“十五”以来,中心市区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62亿元,新开发住宅面积470.6万平方米,其中2006年房地产完成投资55亿元,增长了32.9%。

中心市区建成区从“十五”初期32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42万人。

在高速工业化和财力迅速增强的带动下,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其中居民工薪收入年均增长13.4%,成为城镇居民增收的最大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8.9%,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最重要来源。

软件编程入门

微信小程序商城开发教程

thinkphp快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