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网带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困境儿童的回家路

发布时间:2020-07-13 21:42:51 阅读: 来源:网带厂家

民政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婴认为,在儿童福利院接受替代性养护的儿童主体是孤儿和被遗弃的孩子,无论在身体上或心理上都有残缺,因此,回归家庭替代性养护的形式就更加重要。

大多数人降生在有父母的疼爱的家。而对那些因各种原因被遗弃的孩子来说,从降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等待着家、寻找着家。

“近几年,遗弃、虐待、性侵儿童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尽快建立儿童受虐举报制度、各级‘国家指定儿童保护机构’、专门处理儿童保护案件的司法部门及国家对儿童的监护制度,使儿童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刻不容缓。”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尚晓援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其中,儿童福利院替代国家对困境儿童起到监护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但在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贫困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姚建平看来,替代性的国家监护不只是把儿童安置在机构里,而是要把儿童安置在替代性的寄养家庭中,避免其遭受二次伤害,给予他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归巢的雨燕

陕西省宝鸡市儿童福利院珍藏着许多回家的故事。在这里,回家的路途并不遥远。

至今,宝鸡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300多名孤儿中,98%的孩子患有唇腭裂、脑瘫等疾病。

2009年仲夏的一天,暑气上升,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宝鸡市儿童福利院王东鹏站在窗口望着他熟悉的院落,焦急地等待着一位小女孩的到来。

在这之前,宝鸡市公安局与他联系,欲把一位身患残疾的女婴转至儿童福利院收养,下午三点,公安局的干警带着女婴如约而至。

王东鹏小心翼翼地把婴儿抱出来,她面色苍白,四肢弱小,唯有襁褓中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显得活泼伶俐,小脑袋不时探出襁褓,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未知的世界。

“雨燕,这个名字出现在王东鹏的脑海里。于是,这个小女孩就有了名字——冯雨燕。王东鹏笑道:“寓意为在风雨中展翅飞翔的小燕子,轻盈聪慧。”

“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按百家姓的排序来确定姓氏。”王东鹏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而过去,很多儿童福利院都让孩子姓党、国、院长的姓氏,或直接叫‘福利’。

“这些孩子成年步入社会后,这样的姓名会留下福利院的印记,不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王东鹏深有感触地说。

小雨燕因肛门闭锁,急需手术,入院不久后,在王东鹏的积极争取下,通过“明天计划”的支持,在西安接受了手术,且手术很成功,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24小时悉心照顾下很快恢复了健康、并回到了属于她的新“家”。

2013年6月,民政部下发《民政部关于开展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已在广东深圳、江苏昆山、浙江海宁、河南洛宁四地展开工作。

民政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婴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表示,适度普惠儿童福利的制度建设起步就是中国儿童福利一个突破,它意味着中国儿童福利工作将从救助型的儿童福利时代向全体儿童福利时代跨进。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儿童福利处副处长邹明明则表示:“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在全国划分东、中、西部,因地制宜制定适应各地区特点的儿童补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分不同标准予以福利保障。”

新和家园

跟冯雨燕一样命运多舛的孩子正因为遇到温暖的“家”,才有了改变命运的一天。

在福利院大家庭里,冯雨燕与其他孩子一起成长,也经历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如康复护理、早期教育等。

“事实上,残疾儿童护理的工作量是正常孩子的数倍,没有持久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是难以胜任的,尤其是对婴幼儿和完全无自理能力的孩子。”沈阳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艳平如是说。

然而,更令王东鹏担忧的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孩子们的心灵如何才能够正常成长。

美国儿科专家丹宁·杰尔逊曾说过,对于孤残儿童来说,每一分一秒都意味着命运从此改变。相比正常的儿童,他们的早期教育越早越好,早一天用心,就让他们融入社会多一份希望。

为此,宝鸡市儿童福利院实行24小时“婴儿式、专业化”的养护模式,派专人精心照料,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还给福利院的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本“成长记录”,从入院的第一天开始,何时开始长牙,何时学会走路,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本。

在养育教室里,王东鹏给每个班都取上了“贝贝家”、“阳阳家”这样温暖的称呼,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家的概念,享受到家的温暖。

此外,王东鹏还在儿童福利院里建立了“新和家园”,这是他利用一层旧办公楼,改建出15个模拟小家庭。主要推行家庭式养育模式。

在新和家庭里,记者看到,每个家庭都聘有一位专职妈妈 ,由她负责照看家里3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和上下学。到了晚上,每个家庭的爸爸也会回到家里,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冯雨燕和哥哥党文敏、陈拢平就生活在这里。“爸爸妈妈”不仅要照顾孩子他们的衣食住行,还要承担起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康复、安全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新和家园的“爸爸妈妈”都是经过培训、考核择优录用的,录用的条件包括喜爱儿童、夫妻关系和睦、有培育孩子的经历、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等。

王东鹏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新和家园”是美国半边天关爱基金会专门针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项目,为了使这些儿童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在爱心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摆脱孤单,健康成长。

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每个家庭都有独立的房屋,家庭装饰以暖色调为主,细节处辅以童真、温馨的设计。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同时还配备特教、医疗、康复等器材。

这些昂贵的设备需要大量资金,为王东鹏通过“蓝天计划”、福彩公益金、及当地财政部门支持的办法,筹集资金2300万元用于儿童福利院建设。

不仅如此,“作为管理方的儿童福利院和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会定期对新和家园的‘爸爸妈妈’进行考核,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家庭管理条例,确保孩子们最大程度得到原生家庭般的亲情。”王东鹏说。

回归家庭

近几年,王东鹏一直坚持做好“养、治、教、康、送”。在他心里来,这些孩子能够进入社会上真正的家庭生活,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新和家庭”取得的效果让王东鹏十分欣喜,孩子们无论是自理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有很大进步。如今,和冯雨燕一样在“新和家庭”里康复的30多个孩子,已被国内外愿意收养的人家接走,步入了正常家庭生活。

据了解,在中国,收养是最佳的替代性养护模式。但目前,除收养外,机构供养、寄养和家庭集中养育(小家庭养育)也是重要的孤、弃儿童养育方式。

王婴认为,在儿童福利院接受替代性养护的儿童主体是孤儿和被遗弃的孩子,无论在身体上或心理上都有残缺,因此,回归家庭替代性养护的形式就更加重要。

对于在自己家中寄养过的孩子,居住在上海市徐汇区的蒋丽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初凭一时爱心报名的她,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年。十年来,她照顾了十几个寄养孩子的饮食起居,每当孩子被涉外收养或康复到能够上学的程度而离开她时,她都万分不舍。“虽然不愿意孩子离开,但看着他们有更好的归宿,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蒋丽说。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对寄养家庭选择十分严格,家长年龄、文化层次、传染疾病史、生活水平、住房通讯条件等都有限制,还要有养育子女经验,单亲家庭不予考虑。

“在成为寄养妈妈之前,每个体检合格的准寄养妈妈都有为期一周的试用期。这段时间里,准寄养妈妈要经过专业的‘寄养家长培训’。准寄养妈妈在‘试’照顾寄养孩子并确定合格后才能‘转正’。”上海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朱海燕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姚建平指出,在过去,优先选择机构供养作为儿童养育方式,然而目前关于机构供养的观点已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和儿童福利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为儿童提供家庭或类似家庭的养育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机构供养并非儿童养育的首选方式。

在他看来,上海儿童福利院是完全融入社区的,这里的儿童分散地安排在城市市民的家庭里,在这里成长的儿童和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分别,这是对困境儿童未来发展最有利的模式。

正如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李波所说:“今后,孤残儿童由集中在儿童福利院的供养型传统模式向社会化、多样化的照料方式转化,以‘首先领养、其次寄养、最后机构照料’排序,帮助儿童通过国内领养、涉外送养以及家庭寄养等多样化代替性养护模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同时,从事儿童福利研究工作多年的尚晓援也发现,不能对儿童提供有效的替代性养护就会对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目前正在摸索国有儿童福利机构改革的方向,应从养护弃婴多功能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中心的转变开始。

“中国儿童福利院的功能改革和未来发展一定是中国儿童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王婴提出,中国儿童福利院的功能改革将对困境儿童的未来起到重要作用。(记者 刘芯邑)

邯郸西装订制

邵阳订做工作服

宣城工服制作